欢迎来到信用杭州


诚信为本,小镇生意家
发布日期: 2025- 03- 19 信息来源: 临平区信用办


2023年度的“杭州好人”颁发给了开小店的周小扣。在临平区开了四十多年的“小扣百货”,称得上是微缩版的“胖东来”——去年火遍全国的一家河南许昌的超市。两家规模有所不同,但做生意靠的都是服务好、东西真。

3月17日,杭州日报.西湖副刊整版刊发了“杭州好人”周小扣诚信为本的口述事迹如下:

2024年4月,我参加了2023年度“杭州好人”的颁奖典礼。

“杭州好人”,这是一个杭州市民的最高荣誉。和我一起获奖的有挺身而出的救火英雄,有奋战一线的白衣护士,有科研攻坚的高新人才……而我,只是一个开小店的普通人。

在临平区运河街道五杭集镇,问一声“小扣家的店在哪里”,从80岁的老人,到3岁的孩童,都会给你带路。这个店,我守了40多年。从18岁在老南街摆地摊,到24岁在五杭农贸市场开店,一直到现在,我做生意的原则就是“诚信经营,以质取胜”。

但我真的没想到,靠着“诚信经营,以质取胜”八个字,我还能评上“杭州好人”。

一、“上网”买东西的年代,我的“小扣百货商行”依旧很好

我在临平卖小百货已经45年了。我的“小扣百货商行”,在五杭农贸市场的北面。从手套、帽子这些生活用品,到灯笼、对联等特色年货,只要顾客叫得上名的百货,我店里几乎都有。这些年,人们都“上网”买东西了,但我的“小扣百货商行”生意依旧很好。原因有两点,一是我开店讲诚信,顾客放心,“买百货找小扣”成了五杭集镇街坊邻居的口头禅。70岁的王如忠是地道的本地人,与我认识四十多年来,他要买百货就跑进我店里挑选。他同别人说,我这个老板和善,见面如同见老朋友一样。

第二点,就是社会上还有很多人,不会或者不方便上网购物。“小扣百货商店”对他们就是及时雨。有一次,我店里来了一位塘栖镇的老奶奶,要买几枚头上用的“叉针”。那是老人家用惯了的发饰,市面上已经不多见了。我立刻应承下来,“大妈,店里现在没有,但我会帮你找,有了消息马上告诉你。”我联系了义乌小商品市场一家又一家的供应商,终于找到货主,花25元进了一包“叉针”,共50只。老奶奶心满意足地买回去了8只。

二、我做的都是回头生意,只要不亏本,有点薄利我都卖。

小百货品种多、个头小。但有的小超市定价比成本价高出两倍,这就属于坑人了。

做小本生意,讲究的是诚信,只要不亏本,有点薄利我都卖。来我店里买了东西不满意,顾客可以无条件退货、换货。每次去义乌小商品市场进货,我都要逛上整整一天,挑着担子在各品类供货商之间穿梭,挑选质量可靠的货物。再三检查包装是否损坏、是否在保质期内、是否是“三无”产品。

春节前,一位中年妇女来给父亲买鞋。过了一天,她又来了,想换一双女式鞋。原来她父亲不要鞋子,母亲却想要一双。我二话不说给她换了,还将差价找给她。还有一次,一位大叔买走一只手电筒,用了两个多月来调换,说是手电筒不亮了。我也给他换了一个新的。我随口说,是不是你摔了一下,手电筒才不亮的?

他脸红了,说“是的”,顺势要补我一点钱。我摆摆手。坏掉的手电筒还在保修期,批发商可以调换的。有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前年在我店里买了一条电热毯。用了一年,电热毯有半边不暖了,老奶奶求我想想办法。我检查发现是两个开关坏了其中一个。我又不会修电热毯,只得带到进货市场试一试。幸好进货老板很熟了,他爽快地说,换个开关就可以了。换好开关,我把电热毯带回去给老太太。因为已过保修期,老太太非要给我修理费。我没有收,这是举手之劳。

三、小商品讲究周转快。买卖回数多了,我们建立起了信任

卖小百货,最关键一步就是进货。我进货的宗旨:千方百计为顾客提供优秀的服务。

最早我是去义乌小商品市场进货的。后来从临平、塘栖的百货公司批发。近年,我主要去杭州汽车东站小商品市场。义乌去得少了,主要去进一些冷门百货。

木匠、船匠一进店,问我有没有工具卖?我就去东阳,进了做木工活用的刨子、凿子、铲子、雕刻刀、锯子、斧头、钻头。

老顾客问我,炒铲卖不卖?我就去湖州长兴,进了铁炒铲,选了方的、圆的、长的、短的,各种款式。

我对货物要求高,质量差的我看不上眼,假冒伪劣更别想进我的门。拿纽扣来说,有1角钱一颗的,有1角5分钱一颗的,我就挑质量好、价格贵一点的。缝纫针有5分钱的杂牌,也有7分钱的上海东风牌,我就挑有牌子、质量靠得牢的。

以前进货带现金,讲究一手交货一手交钱。有时身上钱用完了,货主说,钱不够借你。我最多借过5000元。有一次,我在义乌小商品市场进货。一位货主问我,毛线要不要?我问,什么牌子?“宝石花牌。”但我身边没有多余的钱了。他就说,“先借你。”我说:“毛线不一定都能卖掉啊。”货主说:“卖不掉,你再把货物退回来。”小商品讲究周转快,打交道的货主都是固定的几位。这都是买卖回数多了,相互间建立起了信任关系。

四、做别人的生意,首先就是要相信别人

我的角色不光是小店老板。在五杭街头,男女老少都会和我打招呼,需要帮忙的时候也会主动跟我开口。因为能帮的忙,我肯定爽快地答应。

有人来农贸市场买菜,没带手机,没带钱。其实我们不一定熟,但只要我碰到,就会主动借钱,让他先去买菜。

附近农民经常把自家种的青菜、番薯、玉米、丝瓜、南瓜送到店里来。他们和我非亲非故,我知道,这是他们的一片心意。

梅家河村的杏花阿姨70岁了,来集镇买东西,手里拎不动。我就开电瓶车送她回去,开车只要十几分钟,她走回去要四十多分钟。杏花阿姨有时就把家里的青菜、煮熟的粽子、白团面圆和绿团面圆带来给我。

五杭有两个停泊大货船的码头。船老大来买东西,有时忘带钱,跟我借个二三百元。熟人说,他们是过路的船家,你借出去不放心。我说,做别人的生意,首先就要相信别人。半个月过去,不见船老大上门还钱。好心人替我担心,问我知不知道船老大是哪里人。我说不清楚,只晓得有安徽人,也有本省诸暨人。

再过几天,船老大从外地装货回来,把钱还给我。船老大笑着问我,“你是不是担心我不来了?”我说,当然不会。说话间,船老大又进我的店里来买东西。好心人这回说,“小扣,还是你有眼光。”

五、谁说人情比纸薄

都说同行相轻。但我和附近开店的店主,关系都很好。周围一圈有羊毛衫店、被套店、糖果店、爆鱼店……店主跑开了,就把钥匙放我这里。有人来拿羊毛衫,我帮忙开个店门;天快黑了,我再帮忙关个店门,都是举手之劳。

有时,附近小店灯泡不亮了,我也帮忙修理。中午,我没时间烧饭,附近店主会过来问:“小扣,吃饭没?到我店里来吃。”

六、谁说人情比纸薄?

当然,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人。大部分人讲诚信,也有少数借了钱赖着不还的。我还在镇上摆摊的时候,有个剃头师傅问我借了250元,说好一个月归还。半年过去,剃头师傅都不开口。

那时候的猪肉才7角钱一斤,200多块钱很值钱嘞。我一开始想,他大概是忘了,就好心提醒。万没想到,他冲我沉下了脸。

最终,这笔钱也没进我的口袋。我想,剃头师傅也许有其他困难。我在他困难的时候帮过他,也算是做了一件大好事。吃点小亏,我还受得起。要是因为这点挫折,就放弃了自己的初心,那也不算是诚心诚意做好事了。

七、母亲始终教育我们,做人要诚信

我这个性格,应该和我母亲的教育有很大关系。母亲今年87岁了。我们小时候,父母都要出门打工,只留下哥哥在家里管我们。哥哥工作后,轮到我在家里管弟弟妹妹。我和哥哥都没有上过学。我13岁就跟着母亲在新市摆摊。母亲做生意和气,人缘很好。有时顾客买顶针,要添一只,她就送人家。我当时不理解,母亲说,要为下一次生意着想。

我至今记得一件小事。小时候家里吃不饱,看到农民在地里种的甘蔗、枇杷、番薯,我们都直咽口水。也有大人小孩顺手摘点瓜果吃的,在农村这也不叫偷。但我们兄弟姐妹从来没做过这种事。母亲管教很严,不许我们拿别人的一针一线,何况是这么大的瓜果。

八、母亲始终教育我们,做人要诚信。

母亲年老后,我和哥哥继承了摊位。哥哥在博陆集镇摆摊,我在五杭集镇摆摊。一张竹板上放着竹匾,上面摆放针线、纽扣、梳子、镜子等小商品。一天下来能有150元营业额,比上班工资高。但每天风吹日晒,人比较辛苦。

1992年,五杭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新建了一批营业房。我租下其中一间。这下,我可以像国营商店的店员那样,每天坐在柜台里等顾客上门了。

我挑选了一个大吉大利的日子,“小扣百货商店”正式开张,主要卖毛线、鞋帽、洗衣粉、剪刀、吹风机,一共有上百种商品。

4年后,营业房拍卖,我抓住机会买下一间,从此有了自己的店面。每天早上6点半开张,晚上8点打烊,靠着这间店,我娶上了老婆,养大了女儿,也给周围顾客带来了实惠和方便。

九、在我们准备失望而归时,遇到了一位年老的补鞋匠

15岁那年,母亲带我去嘉兴寻亲。为啥寻亲?原来母亲是被人拐来的。母亲13岁那年在运河边玩,被骗上船载到塘栖,卖给一户人家做童养媳。幸运的是,这户人家待母亲不错。母亲长大后嫁给了我父亲,夫妻也很恩爱。

小时候,我与哥哥常缠着母亲问:“为什么别的小孩都有舅舅,我们没有?”母亲这才说起自己的身世。她模模糊糊记得,老家在嘉兴,父亲姓姜。

到了嘉兴后,母亲和我到当地公安局打听,但姓姜的人有好几万,仅凭这个找到亲人如同大海捞针。我们又去茶楼、菜场打听,苦苦找寻了一个星期,一点有用的线索都没有。

在我们准备失望而归时,遇到了一位年老的补鞋匠。老人家已经80多岁,熟悉嘉兴城里的每一条街,每一条路,每一排楼房。得知母亲在寻亲,补鞋匠上前问得非常仔细。“你家里是干什么的?”母亲说,好像是开柴行的。“那你家邻居是干什么的?”母亲说,左边邻居好像是烧炉子的,是绍兴人。右边邻居是一个光头。补鞋匠说,肯定是姜德林家,听说他家女儿小时候被运输船上的人骗走了。

补鞋匠收摊,带我们寻到了姜家。母亲在离家32年后,终于与亲人团聚。我也见到了我的大舅、二舅、三舅。可惜外祖父姜德林已不在人世。

这次团圆,多亏了热心的补鞋匠。外祖母当即送了他一条香烟表示感谢。以后母亲每次回娘家,都带上塘栖特产,第一站就是看望补鞋匠。

十、“你为什么帮他们,无亲无故的,岂不是多管闲事?”

母亲吃过大亏,深知被人欺骗的痛苦,她告诫子女:绝不能骗人。母亲找到亲人,多亏了好心人补鞋匠的帮助。我们在心底一百个、一千个感谢他。对我来说,补鞋匠就是我的榜样。

我第一次鼓起勇气做好事,是19岁。我和三位伙伴去义乌进货。在临平火车站,我看到一位老太太在哭。我上前询问,老太太哭着说,身上的钱被偷了,现在她和老伴身无分文。大家非常气愤,大骂小偷。老太太急着说:“我们没有办法回金华了呀!”

我上前要给他们回家路费。大家又开始不同意,怕他们是骗子。我说不会的。

有个年纪大的伙伴说,“无亲无故的,你为什么要帮他们?你这不是多管闲事?”我被呛得只好不吭声。去金华与义乌是同一班火车。看到老太太伤心又害怕的样子,我实在忍不住,又怕自己被同伴嘲笑,就想出了一个折中办法:给两位老人买了去金华的火车票,火车票是2元9角一张,如果对方是骗子,我最多损失两张火车票。

老夫妻上了火车。车上很挤,有站的,也有坐的。过了杭州城站,大家都有座位了。老太太坐在我对面,要我留下地址,他们到家后把钱寄过来。我不肯写。老太太急了,非要我写。我只好说,我不识字。同行的伙伴钟金山替我写下了家庭地址。

火车到金华站时,我问:“那你们是不是马上到家了?”老太太说:“还要花2元5角,坐汽车才能到家。”我给了老夫妻10元钱,让他们路上买点面包吃,再买两张回家的汽车票。老夫妻对我是千恩万谢。

十一、几十年来,像这样和我结下缘分的人,有很多很多

过了20天,我收到了一封信,是那对金华老夫妻寄来的,除了表示感谢,信里还夹了20元现金。又过了10天,老夫妻又来信了,邀请我去金华作客。上次同行的伙伴说,他们这么讲交情,那我们下次去义乌进货,顺道先去金华。

老夫妻的家在农村,到金华下了火车,走路还要走一个多小时。老两口是热情接待,请我们先吃碗米线,垫垫肚子。第二天又杀鸡剖鸭请我们。他们也是做小生意的,从老家带了土鸡蛋去临平卖,再从临平带上荸荠去金华卖。之前怀疑老夫妻是骗子的同伴,说自己真是有眼无珠。

过了几年,老夫妻的儿子结婚,还专门邀请我去喝喜酒。后来,老人去世了,我和他家才没了来往。

几十年来,像这样和我结下缘分,又因为各种情况失去联系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很多年前,一对江苏夫妻,妻子怀着孕,来五杭租房。男的来店里买东西,与我认识后,经常来聊天。我得知他们吃了上顿,下一顿不知道在哪里,特地买了油、大米去看望。我们成了朋友。1989年,我结婚时拍电报给他们,请他们过来吃喜酒。可惜后来,来往的信件丢失,音信就断了。不知道他们现在生活得怎么样,要是能重新联系上就好了。

一个打金子的福建人叫建福,想在我店里租个地方做生意,说好每月700元租金。我与老婆商量后,同意了。建福租了13年,我只收过1个月的租金。后来,建福老婆也来杭州了,我去看望他们,并送上空调和煤气灶。

两家人成了朋友后,建福提过支付租金的事,我说你们日子不好过,就不要提了。建福后来去重庆开金店,还邀请我去玩过。

我经营“小扣百货商行”这么多年,周围人对我的评价是:性格好,为人好,讲诚信。

今年我62岁了,依旧喜欢早出晚归,开门做生意。能为街坊邻居提供方便和实惠,能为全社会增添一些讲诚信的风气,我乐在其中。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