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信用杭州


诚信、戒欺——胡庆余堂150年历久不衰的秘诀
发布日期: 2024- 08- 07 信息来源: 临平区信用办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共6次提及了关键词“信用”“诚信”,其中包括加快建立民营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构建信用监管体系等。

若要观察企业的诚信经营发展,总部位于临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戒欺”为经营宗旨的“江南药王”胡庆余堂药业,不失为一个好的“窗口”。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国际场合讲起“戒欺”的故事,阐述中国企业走得远的真谛。“胡雪岩在他的胡庆余堂,当年挂着两个字‘戒欺’。要多予少取,先予后取。不搞一锤子买卖,丁是丁,卯是卯,一件是一件。”

8月1日,杭州市临平区举办弘扬“戒欺”文化、推进高质量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交流会,重温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出访中亚南亚四国时关于胡庆余堂“戒欺”文化的重要论述,感悟总书记对企业诚信经营的关心与关怀,在“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中,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谋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沈威出席并讲话,多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交流发言。

“刚工作时,有一次我们几个小徒工,筛药的时候简单几下就把丸药筛好了,师父一眼看出筛出的丸药大小不匀称,马上指出我们的错误,告诫我们即使是最简单的工序,也要认真完成,这样才是‘戒欺’,才是‘修制务精’。”朱益军1990年进入胡庆余堂工作,如今已经成长为杭州市工业工匠和胡庆余堂药业丸剂车间“朱益军药物制剂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领衔人,但工作之初的这段小插曲令他印象深刻,并受益终身。

朱益军在会上所分享的亲身经历,正是胡庆余堂“戒欺”文化的一个缩影。150年前,杭州诞生了一家传承至今的医药馆胡庆余堂。成立之初,创始人胡雪岩所书一块“戒欺”牌匾,高悬在“耕心草堂”正对面,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总经理办公室门口。这是当时医药馆众多匾额中,唯一一块朝里挂的匾额,用于告诫员工牢记诚信经营。

当时,胡雪岩还以跋文的形式提出了“戒欺”的87字要求。其中,提出了一个严格的职业要求,即“万不可欺”;也对实现要求做出明确的规范,即“采办务真,修制务精”;还与广大员工共情共勉,即“造福冥冥”“善为余谋、善自为谋”。“现在每个新进员工都必须全文背诵,‘戒欺’已经成为了胡庆余堂企业文化的核心,是胡庆余堂百年发展的立业之本、文化之魂。”杭州胡余堂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晓晶介绍道。

“可以说,新时代的‘戒欺’文化已经从企业文化上升为重要的地域文化。”市社科联(院)原副主席周膺在会上如是说道。在他看来,这不仅与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而且与浙商文化中的“义利双行”高度契合,中药产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元素更是对外传播过程中无形的加持。中国计量大学“一带一路”区域与标准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王嘉珏也认为,胡庆余堂药业的“戒欺”文化可以成为临平文化强区建设中的杰出代表,为全市乃至全省文化赋能新质生产力建设提供临平方案。

如今,传承150年的胡庆余堂药业在临平经开区建成了现代化生产基地,探索和实践中药的智能化生产。无论是关键生产工序实现设备全自动化生产,还是确保每一粒药都能做到流程可控、质量可跟踪,从古方到智造,胡庆余堂药业始终恪守着永不褪色的“戒欺”文化,2023年企业经营规模破10亿元。

事实上,“文化赋能经济”的故事在临平并不少见。例如,老板电器发挥“老虎钳精神”,诚信为本、守主业、强实业,实现中国厨电产业在全球的“异军突起”。又如,贝达药业始终秉持守正创新、诚信制药的发展理念,开启了“从0到1”的拓荒之路。在一家家“未来工厂”飞速运转的背后,在智造硬实力不断彰显的背后,诚实守信的文化积淀令临平这片创新热土激荡起繁荣发展的万千气象。

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临平将全力推进新时代文化临平工程,继续学习好弘扬好利用好以“戒欺”文化为代表的一系列企业文化,创新诚信文化传播形式,强化诚信文化赋能产业转化,加快实现诚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双向赋能。同时,以在助力企业出海的同时做好文化出海文章,积极助推中国优秀传统诚信文化“走出去”。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