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区构建小额交易标前、标中、标后全链条治理“新格局” |
|
|
|
小额交易由于项目多,又缺乏明确的法律约束和有效的监管机制,往往容易滋生腐败,也是影响营商环境的重要环节。为有效解决小额交易中买标卖标、规避招标、围标串标等问题,富阳区聚焦小额交易项目“前、中、后”三个阶段,搭建交易制度的“四梁八柱”,通过全过程数字化场景,营造公开、透明、诚信、高效的招投标市场环境。 一是构建“标前源头预防”机制,强化信用评价。制定以《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和《小额交易市场主体诚信管理规定》为总纲,以交易目录、小额交易规则、村社竞标规则等制度为配套文件,形成“1+1+N”小额交易制度体系,进一步明确交易范围、交易方式,理顺各招标主体交易规则,规范交易行为。积极推行诚信评价机制,量化45项评价主指标,建立市场主体基础信息库和诚信档案,实行守信激励及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截至目前,处理招标代理、投标企业的不良行为109起。 二是构建“标中数字监管”机制,规范交易行为。全面推行小额交易全流程电子标,施工、监理类项目电子标率达100%,通过开设小额“虚拟开标间”,对开标全过程进行网络直播,接受所有投标人在线监督,10分钟完成项目在线竞标,全面实现100%“不见面”线上交易服务。通过取消投标保证金、资料费等措施,降低投标企业投标成本。今年以来,参加投标企业达58112家次,给市场主体节约资金约1200万元,为各方交易主体减负增效。同时,系统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手段对交易活动进行监测分析,自动抓取MAC地址重复等串通投标行为,确保内容准确、不可篡改、全程可溯,截至目前,系统查处串通投标等违法行为21起。 三是构建“标后项目履约”机制,净化市场环境。为有效加强招标交易市场和施工履约现场的“两场联动”,每年由纪委和审管办牵头开展联合监督检查,建立纪检、审管办、公安、行业主管等部门的协作机制,形成“监督检查、线索移交、侦办反馈”闭环管理。2023年,招投标专项整治督查中发现并移送问题线索79条,涉案金额达17.4亿元,立案13人,查处公职人员9人。为规范村级小微权力,推出村级工程履约平台,设置预警点,涵盖项目变更、施工质量、验收等关键环节,及时预警交易中存在的问题,引导监管人员精准跟进追踪。今年1-5月,共监管信息547条,及时预警并纠正问题30余次,质疑投诉量同比下降40%。 |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