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信用杭州


跨境信用合作工作,多地进展一览→
发布日期: 2024- 12- 20 信息来源: 源点信用


随着我国参与国际间经贸往来越来越频繁,业务跨境合作和资金跨境流动需求日益增强,对跨境信用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跨境信用有助于降低国际贸易和金融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信用风险,提高交易效率和安全性,促进全球经济的稳定和繁荣。

小编整理了部分地区在跨境信用服务方面的工作进展,与大家一起分享。

01珠港澳跨境信用服务平台

11月20日,珠港澳跨境信用服务平台上线发布,平台是珠海市依托“信用珠海”网站创新打造的跨境信用平台,是全国首个专门面向港澳企业提供多元化跨境信用服务的平台。  该平台聚焦珠港澳三地企业跨境市场开拓、风险管控、贸易融资等实际需求,为港澳企业提供“免费查”珠海市企业信用报告、“授权查”湾区合作版信用报告、“快速查”优质诚信的合作伙伴、“一站式”国际化信用服务超市、共享大湾区信用激励政策、共享跨境信用调解服务资源、拓展推广港澳信用评级服务等七大服务功能,促进三地商贸交流与金融合作,推动区域信用体系的一体化发展。

截至目前,平台供港澳企业查询珠海市40万家企业信用状况,归集展示1000多家重点澳门企业信用信息,初步实现珠澳两地信用跨境互查互认。协同港澳首发32项覆盖100多个国家的信用产品服务超市,提供100多个国家/地区的企业信用报告和企业身份核查服务。

02南沙区构建5个“1”跨境信用工作体系

2023年11月底,粤港澳信用研讨交流会在广州市南沙区举行,南沙区联合境内外50家知名信用机构共同组建粤港澳跨境信用服务联盟,旨在为粤港澳乃至境内外信用服务机构提供交流与合作平台,为联盟成员提供信用服务,帮助企业防范跨境业务信用风险。

目前,南沙区构建起5个“1”跨境信用工作体系,成立全国首个区级跨境信用促进会——广州市南沙区跨境信用促进会;在省、市发展改革部门的指导支持下,联合境内外50家知名信用机构组建粤港澳跨境信用服务联盟,打造粤港澳及境内外信用服务机构交流与合作平台,帮助企业防范跨境业务信用风险,推动专业信用服务机构开展跨境信用合作;编制发布《粤港澳企业诚信合规评定规范》团体标准,以信用标识的使用替代信用报告的跨境流转,建立跨境信用共享机制,为粤港澳三地信用互认提供基础;基于《规范》,开发首个跨境信用应用场景,并打造首个跨境信用标识产品和诚信合规报告,为企业防范跨境业务风险提供决策支撑;持续深化境内外信用服务交流合作机制,促进境内外信用机构广泛开展交流合作。

03中国—东盟跨境征信服务平台

中国—东盟跨境征信服务平台由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广西联合征信有限公司建设,其整体架构由“一个跨境征信联盟链、多个认证征信服务机构、多项跨境征信服务产品”组成,平台通过合规数据采集技术和数据生态合作,对境内多元涉企信用数据合法地归集、整合、治理、分析,构建企业发票、零售商户、电力、“三农”、航运等企业特色信用模型,对现有数据进行整理利用,将散落的数据资源转化为信用资产,被中国人民银行确定为试点跨境征信服务平台。

平台持续与国际资深信用集团及东盟国家本土信用机构开展跨境征信常态化合作,支持全球230+国家和地区超2亿家企业(含东盟10国787万企业)信用报告的在线查询,便利海外信息“流进来”,为11家境内银行派出机构、5家外资银行境内机构及崇左、防城港、百色等延边城市的企业服务。

截至2024年9月中旬,平台已服务全国78家头部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信用报告累计申请查询次数超1.027亿次,辐射全国小微企业客户超765万户,提供了约3099万份征信报告,服务融资规模超3827亿元。

04“信用上合”跨境信用示范平台

上合示范区发挥国际公共产品属性,依托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综合服务平台,推出了全国首个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跨境征信服务平台——“信用上合”跨境信用示范平台,聚焦企业国际市场开拓、风险管控、贸易融资等实际需求,提供选市场、找客户、查全球、国际信用认证等一站式全流程跨境信用信息咨询服务。

“信用上合”打造的一站式全流程的跨境信用服务体系,为国内外企业提供全球企业信用报告、全球目标市场及客户信息查询、全球商业账款追收、信用融资等一揽子跨境信用服务。发布“出口E贷”“口岸贷”等信用融资产品,助力企业累计获得信用贷款超3亿元。

跨境信用建设离不开数据的支撑和流转。“信用上合”搭建覆盖全球的企业征信数据库,汇集216个国家和地区的3亿家活跃跨境企业的79亿条数据,覆盖上合组织国家70%以上的活跃企业。截至今年6月底,平台累计注册用户数超9万,提供全球企业信用报告92万份,助力跨境贸易“引进来”“走出去”。

05深圳“1+1+N”跨境信用综合应用体系

近年来,深圳市推动以跨境信用支撑大湾区经贸活动高质量发展,通过标准共建,打造深港跨境验证平台,推动多项跨境信用场景应用落地,建立起“1+1+N”跨境信用综合应用体系,实现信用产品三地互认互用的同时,实现企业信用报告及信息南北互通。截至今年6月底,通过深港跨境验证平台,已服务港资企业在深圳融资达6.9亿元,有效提升了粤港澳三地跨境经济、商贸活动便利性。

2021年12月,深圳市前海管理局正式发布《基于跨境活动的企业信用报告格式规范》,首次定义了跨境信用的概念,首创提出了信用法源地的概念与跨境信用的管制结构,并建立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基础信用报告内容对应表,便利于彼此信用报告的快速转换,具备兼容性、可操作性。

跨境信用北向通方面,跨境信用试点业务在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率先落地,以银行及港资企业需求为出发点,致力于解决境内外企业融资难问题。截至2024年6月底,跨境征信北向通实际查询超110笔,支持100余家港企在深开户或账户变更服务以及6家港资港企信贷服务,累计放款金额6.9亿元。在跨境信用南向通方面,依托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以“个人携带数据跨境”的形式,实现信用信息南向突破。

此外,在近日市场监管总局举办的共建“信用大湾区”框架协议签约活动上,提出优化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公示工作机制,建立大湾区信用数据共享专区,支持深圳打造大湾区跨境信用综合服务平台,探索开展跨境信用数据共享、信用信息互认、信用服务提供等领域标准化研究。

06海丝征信链平台

2024年6月,在第十六届海峡论坛系列活动暨两岸征信论坛上,跨境征信服务平台“海丝征信链平台”正式发布。该平台引入境外征信数据,为大陆广大机构及客户提供征信服务和产品,缓解因跨境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用风险识别难题,为金融机构开展跨境金融服务、国内企业降低跨境交易和投资风险提供有效信息支撑,赋能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与投资合作。

截至6月末,“海丝征信链平台”已成功接入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印度、菲律宾、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9家征信机构,成为国内入驻海外机构数量最多的跨境征信服务平台。

07浙里信与平安一账通征信探索跨境征信

2024年8月,浙江浙里信征信有限公司与平安金融壹账通征信服务(香港)有限公司就跨境征信合作新领域进行签约,双方致力于建立长期、稳定、互利、共赢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动跨境企业征信信息互通,助力跨境小微企业融资畅通。

随着香港与内地的跨境商业活动持续增加,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与金融日益融合,两地银行业及商界均提出跨境企业征信互通需求。目前,香港金融管理局与中国人民银行已签订了《关于跨境征信互通业务试点的谅解备忘录》,旨在阐明有关跨境征信互通的业务试点的合作安排,以支持跨境征信互通的推进与发展,同时列出跨境征信互通业务试点的原则。

跨境信用合作关系着跨境金融、跨境贸易和商业服务等各重要领域,促进全球经济增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全球经济稳定性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当前,跨境信用服务存在信用信息开放共享、信用产品跨区域互认、信用数据跨境流动等难点亟待解决,在推进跨境信用体系建设、推进跨境信用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等一系列国家战略、政策利好、市场推动的加持下,信用跨境合作将在信用信息出境备案、跨境信用标准规则、跨境信用平台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