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建德大洋镇:垃圾分类结合道德银行 “善治+善导”引领新时尚 |
|
|
|
近年来,杭州市建德市大洋镇为加快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水平,推进绿色、循环和低碳经济发展,提高环境卫生质量,正以“垃圾分类”等为代表的乡村管理,助推“乡村善治”的大局,充分发动依靠群众力量,将共同参与的理念贯穿全过程,善治加善导,争当领头雁、引领垃圾分类新风尚。 大洋镇杨桥村作为第一家试点“道德银行”行政村,以道德为评判依据给村民的行为打分,“做好垃圾分类得5分。”“遵守村规民约得3.5分。”“孝顺父母得3分,邻里互助得1分。”道德积分高的家庭,可以到建德农商行申请低利率的信用贷款,并且可提升贷款额度。特别是今年以来,大洋镇将杨桥村的道德银行与垃圾分类结合起来,让垃圾分类积分高的村民可享受免担保、低利率、高额度的贷款优惠,让好人干好事有奖励。 杨桥村383户村民家家户户门口有一个垃圾分类二维码,用于扫码记录居民的垃圾分类投放情况。收集员会根据分类准确率进行“优、中、差”三个等级的评定,评选出垃圾分类示范户,推动村民开展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大多数开袋的易腐垃圾里看不到纸巾、瓶盖等其他垃圾。垃圾分类分一分,争做杨桥有德人,村民们自我评比、激励、约束、发展的思想意识明显提升,村子的风气转变了,垃圾分类工作更好开展了。 73岁的仇秀珍又一次来到大洋镇里黄村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她刚开始总以为这么小的垃圾,拿去换购有些“不好意思”。但是当里黄村收集员挨家挨户介绍“堆在一起是垃圾,分类就会产生价值”的时候,就改变了过去的想法。 “积分兑换挺好,这样不仅可以让垃圾有了用处,也可以节省一些生活开支。”仇秀珍再也不会感到换购积分是件难为情的事了。 “我每个月只要分好类,然后到积分超市兑换,积分超市里有牙膏牙刷、黄酒、盐、洗衣粉、洗洁精等,我都不用买了 ,每个月可以省十几块钱呢,实在太方便啦!”仇秀珍说。 2019年以来,里黄村共向村民兑换了价值5万元的日用品,全村生活垃圾由过去的平均日产200斤左右,下降至120斤左右,从源头上实现了垃圾减量。 为让垃圾分类意识深入人心,大洋镇在各村醒目位置建立了垃圾分类宣传亭、“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点”展示台,进行广泛宣传。目前,大洋镇已投资近350万元,设立56个垃圾分类点,建立6个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点,配置11233个垃圾分类桶 。 内为思想“铸魂”,外对环境“塑形”。大洋镇近年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覆盖,实行每月互查互评互比活动,把垃圾分类同“善治示范村”“美丽乡村”等创建活动紧密相结合,推动垃圾分类与乡风文明、乡村治理有效齐头并进,让垃圾分类成为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的“最美习惯”,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更形成了人人参与、家家受益的浓厚氛围。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