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自主+符合确认+信用监管钱塘区创新试点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 |
|
|
|
近年来,钱塘区“放管服”改革力度持续加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势头迅猛,市场主体蓬勃发展。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聚焦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监管服务,2022年钱塘区全域探索实施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先后印发《杭州市钱塘区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实施方案》《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规程指引》《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事中事后监管指引》,以信用承诺为基础,守诺、践诺为基本要求,信用监管为约束,初步建立“办事自主+符合确认+信用监管”的确认制登记体系。自改革以来,已有7500多家市场主体通过确认制完成登记,商事主体增幅居全市前列,取得实战成效。 一、工作背景(事情经过及主要问题) 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推进,注册登记便利程度越来越高,阻碍准入准营的障碍逐渐被清理,但名称登记“难烦慢”、住所证明难、经营范围不规范、企业注销时间长等问题仍存在,市场主体准入效率有待提高,同时监管跟不上、监管效率低等问题也日益显现。2020年5月钱塘实施住所申报承诺制改革,2万余家市场主体通过住所申报完成登记,该项改革逐渐被企业、部门接受和认可,为全域确认制改革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创新举措 (一)探索“办事自主”,“零见面”促准入更便利 一是推行执照自助办理,实现“云登记”。实行“自助登记、自助查询、自行公示”的“一网通办”流程,商事主体可线上自主办理营业执照的设立、变更、歇业、注销等业务,可自助查询登记档案,可免费公告全部事项,办理模式由线下转到线上、审批模式由串联变为并联。 二是推行名称自主申报,实现“无感审批”。名称登记实行“自主申报、自动比对、自我承诺、自行纠正”,由人工审核变为智能确认,对网上申报通过的名称,无特别禁止性规定的,实现“无感审批”,有效解决名称登记“难、烦、慢”等问题。目前已有14950件自主申报通过的名称。 三是推行住所信用承诺,实现“选址无忧”。市场主体在申请设立、变更时,只需申报住所相关信息和作出相关承诺,系统自动生成《住所申报承诺表》,无须再提交房屋权属证明和租赁协议等各类复杂、繁琐的场所证明材料,彻底解决“住所证明难”问题。目前已有7000余家市场主体通过住所自主申报承诺完成登记。 (二)实行“符合确认”,“零障碍”促准营更高效 一是经营范围菜单式勾选,注册登记更规范。经营范围登记实行“自助查询、自主选择、自动生成”,由手工填写变为自主勾选,实行“一键填报”,彻底将“填空题”变为“选择题”,解决经营范围不会填、不规范等影响登记审查效率的痛点问题。 二是主体注销“一网服务”,退出市场更便捷。拓展简易注销适用范围,压缩注销公示期,充分发挥企业注销“一网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市场监管、税务、人力社保、海关、公积金等部门“一条龙”注销业务办理,全流程实时跟踪办理进度、实时反馈办理结果。已完成简易注销企业2263家。 三是电子执照多跨互通,网上办事更高效。电子营业执照作为办理政务服务身份确认的主要载体,具有便携、权威、安全等特性,现已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互通互认互用,实现“一照走遍天下”。目前已有95330家市场主体完成电子营业执照下载,下载率83.83%。 (三)实行“信用监管”,“零缝隙”促监管更精准 一是以“智慧+信用”实施差异化监管。将确认制登记主体全部纳入监管对象库,统筹推进双随机与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在双随机抽查时按不同信用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监管。提高具有一定信用风险的确认制登记主体的抽查比例,对信用风险低的主体减少抽查比例和频次,实现“无事不扰”。确认制改革以来,先后对2803家商事主体开展登记事项检查,发现查无下落列入经营异常名录117家,双随机抽查中对高风险主体提高抽取比例至55%。 二是以“包容审慎”实施三期监管。探索开展初创“观察”监管、成长期“警示”监管、退出期“休眠”监管的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监管新路径,将确认制登记主体全部纳入“观察”监管名录。对投诉举报频发的10余家商事主体采取行政指导、行政约谈等“警示”监管措施;将1家歇业商事主体纳入“休眠”监管,减少监管干扰,提供监管豁免,营造“无忧环境”。 三是以“三治融合”实施柔性监管。加强数字治理,对市场主体设置6大类200余个标签,通过标签运用在线为市场主体提供政策匹配、合规提醒等服务;通过数据监测分析为监管部门提前介入监管提供预警。探索协同治理,会同区税务局开展市场主体协同监管,以全量数据仓为基础,建立异常数据联动处置机制,破解两部门监管信息不一致的问题。目前已清理异常数据近1.5万条。推行“综合治理”,针对6类特定场景编制检查清单,推行同一对象“只去一次、只查一遍、只立一案”的“综合查一次”执法监管机制。自改革以来共开展检查1200余次。 三、工作成效 1.办事更便利化。申请人可线上自主办理业务、自助查询登记档案、免费公告全部事项,办理模式由线下转到线上、审批模式由串联变为并联。改革以来,2482家企业通过网上办理迁址;3816家企业完成简易注销,占注销企业74.81%;共98153家市场主体完成电子营业执照下载。 2.业务更标准化。制定申报业务标准,实现常规事项“符合确认”,已有19920家次主体自主申报名称、“菜单点选”经营范围;7500多家主体通过住所自主申报承诺完成登记。 3.监管更规范化。通过确认制登记的7500家商事主体已全部纳入监管对象库,先后对2803家商事主体开展登记事项检查,发现查无下落列入经营异常名录117家,双随机抽查中对高风险主体提高抽取比例至55%。 四、社会影响 实施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最大程度尊重商事主体自主权,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截至12月底,钱塘区市场主体总量达11.76万,在册市场主体总量增幅居全市前二。确认制改革工作相关经验做法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竞跑者、杭州电视台《新闻联播》、《杭州日报》等报道。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